“劳动”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践哲学意义 ——贵州大学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 (第六十七讲)成功开讲

所在栏目:学科建设作者: 发布者: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10

贵  州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工 作 简 

2024年第72

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党政办公室             2024625

 “劳动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践哲学意义

 ——贵州大学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

(第六十七讲)成功开讲

619日下午贵州大学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六十八讲于贵州大学人文楼217成功开讲。黑龙江大学哲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丁立群教授应邀主讲,题目为《“劳动”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践哲学意义》,讲座由贵州大学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陶渝苏教授主持。

丁立群教授提出了本次讲座将要讨论了关键问题:劳动为何具有“成人”(教化和解放)的含义?在古希腊“低贱”的劳动经过历史演变具备了什么性质才提升为 “崇高”的实践?劳动概念的真实内涵是什么以及劳动代替实践的意义究竟何在?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次讲座内容的主要线索。

首先,丁立群教授讲述了从古代到近代劳动观的变化,即对劳动的评价从贬抑到高扬的转变。劳动观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希腊时期,一般认为劳动是由于身体的需求而成为必需的辛苦操劳活动,凡是和人的需求相关都是低级的,凡是和自由相关的都是高级的,因此劳动在古希腊时期是被贬抑的。到了中世纪,在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传统里,劳动成为一个宗教概念,劳动是与人的“原罪”联系在一起的,劳动是上帝给予的惩罚。劳动自古希腊起,一直与“苦难”“痛苦”“艰辛” “损伤”“惩罚”相关联,在资产阶级产生之前,人们对劳动的评价基本是贬抑的。到了近代,资本主义普遍兴起,产生于古希腊的理论由原来的宗教概念逐渐转换为一种知识论概念,大部分内容演变为指向生产的近代科学并与制作结合起来成为近代科学技术。由于赋予应用价值的科学技术逐渐融入了生产劳动,劳动完成了近代意义的转换。劳动在宗教意义和经济学意义两个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第一是以路德教和加尔文教为代表的基督教新教伦理赋予劳动神圣的意义;第二是古典经济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了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来源,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的社会地位。但是此时对劳动的认识仍然具有局限性,劳动的“成人”意义加入劳动内涵中是从黑格尔开始的。

其次,丁立群教授介绍了黑格尔劳动观中的劳动的内在性与教化。黑格尔劳动观是一个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从自然到精神的过程,黑格尔关于劳动的思想是从人的“需要”和“需要的体系”开始的,由此引发并展开较为系统的关于劳动的哲学思考:第一、劳动是人特殊的主观需要;第二、劳动是人普遍的客观需要;第三、劳动具有教化和解放的意义。通过这些论述,黑格尔形成了关于劳动的哲学思想。在这些思想里,与新教伦理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单纯强调劳动 “成物”的物质意义不同,黑格尔不仅论述了劳动的“成物”(陶冶)意义,而且着重论述了劳动的“成人”(教化和解放)意义。

再次,丁立群教授介绍了马克思关于劳动实践与实践哲学的基本逻辑。第一,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扬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劳动思想。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实体即主体”命题,把黑格尔作为“实体”和“主体”的形而上学的“自我意识”改造为一种现实的劳动实践活动;第二,马克思进一步提升了劳动对人的意义,使劳动成为人的普遍本质和完整本质;第三,马克思强调劳动对人的内在本质和内在精神构成意义,使劳动在完全意义上成为“成物”与“成人”的二重性活动。

最后,劳动之成为实践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对实践哲学本身的意义来说,它强调劳动实践是理论、制作和实践统一的总体性实践,从而克服了传统实践哲学的片面性及其导致的现代性危机;从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意义来说,在劳动实践基础上,我们可以克服将马克思早期思想与成熟期思想分割开来乃至对立起来的错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积极提问,丁立群教授耐心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陶渝苏教授作总结发言并对丁立群教授应邀主讲表达感谢。

文字:杨 禧

图片:罗国师

一审:唐露露

二审:晏梦勋

三审:黄 梅